在杭州惠民路 26-1 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总飘着浓郁醇厚的牛杂香。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氤氲热气与亲切的粤语问候,桃姐港式牛杂店,承载着一对 80 后夫妻跨越二十年的坚守与热爱,将地道的港式风味深深扎根在这座江南城市。
老板和桃姐,这对相濡以沫的 80 后夫妻,自 2002 年踏入餐饮行业,他们的人生便与灶台烟火紧紧相连。彼时,18 岁的老板在佛山的厨房开启了学徒生涯,跟着香港师傅学习烧腊技艺。每天凌晨四点,城市尚在沉睡,他已准时出现在后厨,清洗、切配、备料,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收工后,别人休息娱乐,他却依然蹲在后厨,仔细观察火候的变化,反复琢磨调料的配比,将 “勤力” 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桃姐的话则是从粤式小吃学徒做起,在日复一日各类面点食品的制作中,不仅手艺越来越好,还熟悉了餐饮服务的每个环节,更与老板在烟火缭绕的后厨中相知相恋。十年磨一剑,他们不仅收获了爱情,更攒下了扎实精湛的手艺,为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 年,这对 “餐饮老兵” 怀揣着对港式美食的热爱与执着,终于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店 —— 桃姐港式牛杂。店名 “桃姐”,既是老板对妻子爱意的表达,更是他们对港式匠心精神的致敬。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开业不久便遭遇了疫情的冲击。面对困境,夫妻俩没有退缩,反而选择用 “笨功夫” 守住品质。“牛杂汤底必须熬足六小时,才能熬出那股醇厚鲜香”“烧腊酱料严格按照师傅的方子现调,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依然坚持现做现卖。为了保证出品稳定,他们将香港师傅传授的技艺,细致地拆解成 128 条操作标准,甚至给牛杂焯水都精确到温度刻度。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守,让桃姐港式牛杂在疫情的寒冬中挺了过来,2023 年滨江二店开业时,老客们尝着和总店一模一样味道的牛腩粉,才真正明白这些 “笨功夫” 的价值。
走进桃姐港式牛杂店,没有网红装修的华丽,也没有营销套路的喧嚣。透过玻璃橱窗,总能看到夫妻俩忙碌的身影:老板专注地在案板前斩烧鸭,每一刀都精准利落;桃姐则守着咕嘟冒泡的牛杂煲,不时用长勺轻轻搅拌,确保每一块牛杂都吸饱汤汁。二十多年的经验沉淀,化作了他们朴实无华的承诺:“客单价不超过 40 元,但每碗粉都得对得起良心。” 在这里,无论是附近的上班族,还是远道而来的食客,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踏实。
如今,店里常常有年轻人向夫妻俩请教创业秘诀,桃姐总是笑着说:“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每天提早三小时备料,收工多擦一遍灶台。” 这对 80 后夫妻用二十年的时光证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守住手艺人的本分,用专注与热爱打磨每一道菜品,时间自会熬出令人难忘的好滋味。桃姐港式牛杂店,不仅是一家传递美味的小店,更是坚守匠心、传承传统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