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不翻菜,互相礼让用公筷。你敬我让热心窝,什么病毒敢再来。”闸弄口街道京惠社区秋水诗韵诗社汪涛老师用朗朗上口的诗告诉大家餐桌举止并非小事,推行“公筷公勺”是安全卫生用餐的重要保障。
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舌尖”上的习惯也悄悄发生改变,外出就餐时,公筷、公勺、公叉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分餐食用也不再被认为是多此一举。
“我们家一直是专人专筷,一家人吃饭都认牢自己的筷子,用自己的碗。外出就餐,用公勺公筷很必要,干净卫生,也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天运社区手工班杨国花阿姨白天监督孙女学习,晚上创作公筷公勺剪纸作品,一幅幅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作品是杨阿姨助力“公筷行动”的心意和力量。
公勺配公筷,剪纸配诗歌。将公筷公勺“剪”进生活,“读”进心里,社区居民用自己的力量加入宣传队伍,每桌有公筷、夹菜用公筷,让健康用餐、安全用餐、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提升城市文明,提升生活质量。
通讯员:陈斓胡潇雯